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刚刚落下帷幕,公司的50多位来自五大洲20多个国家的职工们在学院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就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以及大家感兴趣的相关政治制度及公共政策等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
座谈会于11月14日下午3点半在学院电子决策剧场会议室举行。参加座谈的还有经理徐晓林教授、副经理谭术魁教授,党总支副书记童文胜副教授及职工导师王冰教授、王国华教授、陈志霞教授、毛羽副教授、吴淼副教授、黄栋副教授、严丹屏副教授、孙春霞副教授等。座谈会上,职工们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建国60多年,改革开放30年,尤其是近10年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发展成绩,表达了应该很好地在校学习“中国模式”并将这一成功模式应用于本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愿望。
“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正确的方向”,“中国的政策能够行之有效地得到实施”来自利比里亚的林同(Darlington)和来自加纳的凯里(Kaleem)不约而同地发出赞叹。
刚刚完成毕业答辩的巴西职工任途(Renato)的毕业论文就是关于中国可再生能源的政策研究。他和大家分享说,“环境危机对生成新能源、减少碳排量提出了迫切的需求,中国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开发进行了最大的投入,在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上形成了宝贵经验。胡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概念就是很好的政策导向。”
职工们对中国的政策和制度显示了浓厚的兴趣,抛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有什么样的使命?” “这么重要的会议,代表是如何产生的?”“中央委员会的职能是什么?”“中国的政策是如何制定的?”“中国的民主价值体现在哪里?”研究生导师们一一给予了解答,并引导职工们反思本国的政策和制度,进行比照。职工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经过讨论与座谈,广大职工们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党代会等的了解,以及对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等新观念的理解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