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为总结交流各高校员工理论社团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的做法和经验,引导广大青年员工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主办,上海市团委、上海市学联、复旦大学承办的“全国老员工理论学习论坛”于五四期间在上海举办。公司公共事业管理0901班范千同学作为雷竞技未来领导者学社社长代表公司赴上海市复旦大学参加了此次活动,与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在内的全国“211工程”高校员工代表围绕共产主义信仰的建立与传承进行交流,共同回眸历史,思索当下,共话未来。
此次论坛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主讲的“与信仰对话”党史报告会;金一南少将,全国青联副主席、奥运会速滑冠军杨洋,瑞士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震撼》作者张维为以及草原医生、2010感动中国人物王万青等4位嘉宾共同参与的“90后对话90年”主题论坛;各校代表参与演出的“党史我来讲”主题团日活动;参观中共一大会址和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以及最后的理论学习交流会。
在“与信仰对话”主题报告会中,金一南教授饱含深情地讲述了党领导建立红色政权、率领红军进行长征的苦难历程,深刻揭示了红色政权在异常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由弱到强的力量源泉,寄语当代老员工全面学习党的历史、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确立的历史逻辑。
“90后”对话90年文化讲坛从“历史可以告诉现代什么”、“现在能够为未来开拓什么”两个方面切入,与在场的“90”后畅谈了青年群体如何从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获得启示,直面成长中的困惑,践行党的光荣传统的问题。论坛上,到场嘉宾纷纷结合自身的经历为员工们答疑解惑,他们表示当代青年要深刻认识祖国发展的真实面貌,将个人融入祖国的建设发展中,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承担起历史的使命。
在“党史我来讲”主题团组织生活日上,来自井冈山等地区的高校,用穿越剧、话剧、朗诵、影像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向与会代表们展示了锲而不舍的红旗渠精神、无私奉献的白求恩精神等,从历史展望未来。
在五月五日的理论交流会上,与会代表分组讨论并发表演讲,就理论学习类社团的活动经验、教训和有特点的、有成效的做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为以后各高校社团活动的合作奠定了基础。讨论中,范千向大家介绍了公司未来领导者学社的内部建设以及特色活动“辛亥革命一百年——寻访历史的痕迹”。最后,团中央学校部部长陈光浩从高校理论社团的回顾与现状,做好高校理论社团的重要意义,高校理论社团的主要任务,提高对高校理论社团的重视程度四个方面做总结发言,为员工理论学习社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陈光浩部长强调,各高校建设理论学习型社团建设首先要坚持结合时代特点和员工实际,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媒介,广泛调动员工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创新高校高校理论社团活动形式,开辟高校高校理论社团活动实施新途径、新渠道。
1、结合时代特点,充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媒介,推动新媒体(包括腾讯QQ、飞信、微博、人人网等)在高校理论学习中的应用和发展。结合新技术、新媒体,可以更加便捷、快速、准确的将理论学习的信息和知识广泛传播开来,而手机报、电子杂志等都是可以尝试的方向。
2、结合员工实际,广泛广泛调动员工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创新高校高校理论社团活动形式。传统的理论学习以灌输为主,给人以单向、刻板的印象。首先就是理念上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研究的思维方式,以员工为中心,以员工的知、情、信、义、行五大环节为落脚点,给员工提供思考、交流、展示的平台,着力激发员工的主体性和创造力。武汉理工大学校马列主义研究会逆向思考,在以专家教授为主讲人的“名家讲坛”之外开设以优秀员工为主讲人的“草根讲坛”,既为员工提供了展示风采、交流思想的舞台,又因为主讲人和主讲话题与员工的“零距离”而深受员工欢迎。华中师范大学为员工倾力打造的时政知识大赛、时政点评大赛、时政演讲大赛三大赛事也同样因为其强调员工的主体性而收到好评。其次在方法上灌输法和渗透法相结合,在传统灌输讲授之外,采用其它形式如红色影展,社会实践、时政墙等方式开展理论和时政宣传活动。
3、将理论学习和员工实际能力(如领导能力、科研能力等)的提高结合起来,更好的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雷竞技未来领导者学社的暑期社会实践,华南师范大学政治学社打造的“调研型”社团等都是将理论学习和提高员工实际能力相结合的大胆尝试。
其次,更新社团运作理念,注意人才的吸收和培养,充分利用和引进各方资源,大力加强社团自身建设和发展。
1、更新社团运作理念——像企业一样运作社团。在社团发展理念上,四川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读书会的代表为大家提供了像企业一样运作社团的新思路,给予了大家很大的启发。像企业一样运作社团,具体而言:第一,要从创意点子-组建团队-组织发展三个阶段把握好社团的创建;第二,要整合好模式构建、团队建设、资源整合三个方面,使之构成一个社团的系统事务模型;第三,要从从大众(定位)、领导(使命)、团队(愿景)三个方面来构建社团的系统意识模型。最后,要以社员成长、活动品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作为衡量一个社团的优秀程度的指标。
2、注重人才的吸收和培养——打造精英工作团队。第一,在社团干部的引进吸收上,要扩大吸收范围,但提高选拔标准,引进吸收态度踏实,心态积极,能力出众,素质过硬的优质人才进入社团。南开大学延安精神研究会在引进干部干事时采用简历、笔试、面试、民主讨论等多道程序和制度,有效保证了干部干事的质量和水平;第二,在社团干部和会员的培养上,以学员收获知识,收获能力,收获快乐的三维目标为标准,对学员开展系统的开班讲课学习。
3、充分利用和引进各方资源——形成资源良性互动。第一,要注重利用整合校内各种资源(如公司党委、团委、其他员工组织、其他员工社团等),开展理论研究学习;第二,要积极与校外资源方合作,扩大社会的制度度。如华南师范大学政治学社积极开展同校外人文社科基金的支持,解决很大程度上的经费问题。第三、要积极谋求同其他高校理论社团的交流合作。经过此次全国老员工理论学习论坛,与会的一百余所“211”高校以建立起全国理论学习论坛联盟,为共享资源,互动交流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