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湖北省人社函[2011]763号文件,公司11人被评选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公司王冰教授入选其中。
王冰教授是公司的青年骨干教师。他的研究兴趣广泛,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公共价值、社会发展、环境经济等。他致力于从多学科的角度研究公共问题,试图探究人类社会运行的深层规律。他认为,公共性(publicness)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公共管理学科需要“打通中西马,融合科社哲”,科学研究需要以问题为导向,而非以学科为导向,学术研究不应人为划界。不同学术领域的学者之间,由于自己的学科偏见会产生诸多分歧,因此迫切需要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秉持这一研究理念,王冰教授的研究涉足多个学科,包括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他有2篇论文发表于ESI(社会科学总论)期刊并被SSCI收录,其中,《Social Development in Market Society by Intrinsic Value Account: A Case of China》即将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Economics》(2012年第9期),评审专家认为,文中提出的内在价值账户是一种全新的衡量社会发展的方法,继续应用这个方法将有望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另一篇论文《An im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al and electricity industries in China》发表《Energy Policy》,他引40余次。王冰教授还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中国软科学》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2006年10月9日,他在《光明日报》发表的长篇论文《快乐经济学的发展及其公共政策内涵》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光明日报》随后编发一系列相关文章,推动了近年来国内公共政策由经济增长向和谐幸福的转型。2011年,他有3篇论文分别获得中纪委“两型社会建设与反腐倡廉”论坛一等奖、湖北省纪委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湖北省监察学会中华廉洁文化理论与实践交流会二等奖。2006年,他被评为《湖北日报》(理论)年度人物(经济类)(2007年3月2日《湖北日报》)。
王冰教授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湖北省纪委监察厅重大调研课题1项。2009年,他获得全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和校“十佳青年教工”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