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公司“企业加速器”研究团队在钟书华教授带领下,紧跟国际学术前沿,不断攀登学术高峰,经过四年多时间努力,终于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2006年底,钟书华教授最早关注国外企业加速器发展动态,并组织研究团队,搜集了国外的300多篇研究论文、20份研究报告,深度剖析了美国10个企业加速器的门户网站。经过近一年时间的预研,克服“漫漫长夜”,何科方、钟书华在《科学管理研究》杂志发表研究论文,首次对企业加速器的概念(Business Accelerator)进行准确界定,并归纳国外企业加速器发展的主要特征与态势,为我国深入研究企业加速器打开一扇窗户。2007-2011年,公管学院“企业加速器”研究团队多次在重要学术期刊、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成为国内企业加速器研究领域的“领跑者”和主要基地,并在国际企业加速器研究领域开始“占有一席之地”
据中国学术期刊网的统计,在企业加速器研究论文中,研究生何科方、叶火杰、汪艳霞、崔璐、任静、钟兴、何蕾与钟书华的论文将近70%,几乎对《科研管理》、《科学学研究》、《中国科技论坛》、《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等10余种科技管理类杂志进行“全覆盖”。2009年,何科方、钟书华独立提出了企业孵化器与企业加速的“耦合对接理论”,与美国学者Russ Price的工作水平相当,并在精致和完备性方面超过Russ Price的工作。2010年5月,何科方在世界科技园区年会(IASP)上宣读论文“Business Accelerato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受到国际科技园区协会主席Joan Bellavista教授的高度肯定,称“中国学者对企业加速器的研究已经走在国际同行前面,将会引起全球科技园区一场新的革命”。何科方也因上述成果被国内同行公认为企业加速器研究领域的“头牌”。
2009年5月,钟书华教授研究团队完成研究报告《武汉市科技企业加速加速器建设方案》,在国内率先提出依托重点大学,构建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两个对接、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2009年12月,研究团队受湖北省科协课题委托,在《科技强省的内涵及实施途径》(该文列入湖北省2009年发展研究报告)中,最早提出构建湖北省“孵化-加速”体系,培育创新型企业。2010年8月,科技部火炬中心在制定《科技企业加速器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过程中,专门调阅何科方、汪艳霞的论文,并吸收、采纳其中的重要观点。2011年以来,湖北省科技厅、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多次向钟书华、何科方咨询,希望研究团队为企业加速器建设、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智慧。
钟书华教授研究团队的观点和政策建设得到政府管理部门的肯定、采纳。2011年9月,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介绍国家高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时指出,“转变高新区的发展方式,要不断完善高新区的孵化加速体系,大力发展适合于高成长性企业加速发展的科技企业加速器,建立企业加速成长机制。”至2011年9月,全国20多家国家级高新区将“企业加速器”建设列入发展规划,广东省中山市还在科技计划中设立专项,资助企业加速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