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晚,城市管理系举行了第四次学术沙龙,此次沙龙的主题是如何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验交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刘建平博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王冰博士从申请者和评审专家两个角度综合介绍了申报国家基金项目的体会和相关注意事项,并对该系教师今后如何申请国家基金项目提出了一些富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
王冰博士从三个方面提出申请国家基金项目的必备条件。第一,高度重视,准备充分。目前由于国内整体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学者在国家级课题的申报上,花了很大功夫在申请书的内容、形式与技巧设计上(如有些申请书的图表特别精致等),申请书的质量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他提出在申报课题时一定要从思想高度上给予重视,要有充分的时间作好准备工作,例如明年三月份开始的申报工作现在就应着手准备。
第二,选题新颖,内容充实。在选题时,题目一定要有亮点,用词要新颖,要对学科前沿问题有相当的了解,并与现实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其中,申请书中有关立项依据、技术路线应是重点考虑和陈述的部分。技术路线越具体越好,按具体步骤顺序列出不失为一种方法,很多申请者都在此项画有精致的图表,如何在此显示出自身的差异性和特色很重要。此外,综述的文献越新越好,开创性的学者应列出,发表相关文章的档次与数量也是评审的依据之一。
第三,充分交流,反复修改。在选题和申请书的撰写过程中,要多听取同行专家的意见,多和院系教师交流征询意见亦很重要。为此,王冰博士建议,为提高国家基金成功申报的可能性,今后由学院或城市管理系统一组织,对申报者的申请书进行预审,广泛吸取意见进行修改,力争提高申报的质量。
刘建平博士也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社会科学项目的区别和联系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由于申报国家课题的难度在加大,为避免评委很轻易地从申请书中找到问题,首先申请书要从形式上做到无懈可击,要注意很多细节的处理,如团队、资金分配等。在具体的申报过程中,国家社科基金和自科基金的申报有一些差异,如社科基金理论性、对策性的研究较多,选题多为当前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但研究视角有差异的题目。另外,申请书做好后,放在基金的哪一大类申报也需要研究,一般项目申请指南中的题目竞争者也很众多,实力雄厚的专家参与竞争的可能性很大,难度很大,尤其是新手上路,更应选很少或几乎无人做过的领域和角度切入研究。
刘建平博士建议公司实行“1+1”指导方式,即已成功申请国家课题或本年度不参与课题申请的专家定向指导1位课题申报者,从选题、内容到形式设计,帮助本年度课题申报者把关和指导。此外,公司还应对申报方向进行总体协调和分散平衡,以免内部“撞车”。
会上,城市管理系各位老师就课题评审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讨论,参会教师感觉受益匪浅,对今后积极申请国家基金项目充满了信心。
(葛秋萍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