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哲学社会科学的整体研究质量与综合性大学存在着较大差距。如何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对个体、对文科院系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从管理角度,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关键在于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这里只讨论质量评价问题。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评价应由3个部分构成。
一、学术创新评价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性可分为理论研究创新和应用研究创新。
理论研究创新可从5个方面评价:(1)新领域,即研究领域没人涉及过;(2)新视角,即研究角度没人涉及过;(3)新方法,即应用了新的研究方法;(4)新理论,即提出新的理论体系;(5)新观点,即提出具体的新观点。
应用研究创新可从4个方面评价:(1)新问题,即研究没有被关注的具体社会发展问题;(2)新预测,即对具体社会发展提出新预测;(3)新对策,即对解决具体社会发展问题提出新的指导原则、政策措施和管理实施方案;(4)新事实,即对具体社会发展问题提供新的实证信息,其中包括对实证信息的初步解读。
二、整体研究质量评价
分组织、项目和个人3个层次评价。
1、组织研究质量评价
组织可分为学校、院系和教研室。其中,由于院系是学校的下属的管理单位,院系一级的研究质量决定了学校的整体研究质量。这里只讨论院系的研究质量。
按国内的主流评价标准,组织研究质量评价包括:(1)获国家重点课题、国家级课题和省(部)级课题的数量;(2)在《中国社会科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表论文的数量,《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论文数量,一级学科权威期刊(如《哲学研究》、《经济研究》、《政治学研究》等)发表论文数量;(3)出版学术专著的数量。
2、项目研究质量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1)选题意义及项目级别;(2)研究报告内容的完备性、逻辑结构、论证方式、资料使用、语言流畅;(3)项目发表论文的数量;(4)学术规范。
3、个人研究质量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1)获国家重点课题、国家级课题和省(部)级课题的数量;(2)在《中国社会科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表论文的数量,《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论文数量,二级学科权威期刊发表论文数量;(3)出版学术专著的数量。
三、学界及社会承认
学界及社会承认也是一种哲学社会科学的质量评价,这种承认包括许多形式。
1、获奖
研究成果获奖是评委(专家)评选的结果,完全是一种学术质量评价。在我国,人事管理部门认可省(部)级以上的政府奖;不认可学会奖和其他民间奖,这是因为有的学会奖和其他民间奖评审时不够规范、获奖指标没有控制,信誉度不高。
2、引用率
研究成果质量越高,就更能引起同行的关注,被引用的频率越高。统计表明,诺尔奖获得者的论文引用率最高,平均论文高达40多次。在我国,《中国学术期刊网》能查询具体学者、论文或著作的引用率。
3、成果采纳应用
应用研究强调解决实践问题,如发展规划、建设方案、对策建议等。显然,政府或其他组织会按照自己的质量标准,采纳应用那些高质量的应用研究成果。
4、权威肯定
学术权威对研究成果的肯定主要通过书评、学术综述和论文著作中引用。学术权威对研究成果的引用要加权,不能将名家、大师的1次引用与硕士生的1次引用同等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