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经过几年艰苦创业、奋力拼搏、厚积薄发,2004年科研取得的骄人成绩。
今年的科研表现出了4个特点。
1、科研经费跳跃式增长
2002年公司科研经费不过几十万元,到2003年科研经费就突破了100万,而2004年更是大步跳跃式增长,据文科办统计,到帐金额达到了248.88万元,经费增长幅度在学校文科院校名列前茅,经费总量占了文科经费的半壁江山。迅速从文科院校的科研经费的弱势地位跨越到强势地位。
科研经费大幅度增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大项目多,一改文科科研小作坊式的格局,形成了学院教师科研团队作战的局面。获得10万元以上科研经费的有9项,获得2万元以上科研经费的有23项,2万元以上项目共占到帐经费的86%,充分显示出了学院公司教师在学术界的竞争力。
获得科研项目的教师数量多是科研经费跳跃式增长的主要原因。2004年,学院共有14名教师获得科研项目,其中多名教师一人获得多项科研项目,不少教师已经成为学院争取科研项目的中坚力量,并形成了良好的带动作用,使全院形成人人投身科研的氛围。
2、高学术含量的项目多
2004年所获的科研项目不仅数量多,且学术含量较高。如徐晓林教授获得的全国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全国软科学研究机构资源共享机制研究》,教育部项目《数字城市智能型行政模式构建》,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评估》,武汉市“十一五”重大前期研究课题招标项目《十一五”武汉市信息化规划思路研究》;钟书华教授获得科技部重点科技项目《国家科技计划对国家科技奖励的影响和作用研究》,教育部软科学重大项目《国家大学科学园建设与发展研究》;马连杰教授获得的国家社科基金《电子政务环境下的中国城市政府管理模式研究》;徐顽强副教授获得科技部国家软科学项目《面向数字化的科技园区创新平台建设研究》等。
3、科研成果的社会影响力大
2004年,公司不少教师的科研成果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极大地扩大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如钟书华教授主持的软科学重大项目《国家大学科学园建设与发展研究报告》受到政府决策层的重视,对政府决策产生了很好参考作用;徐顽强副教授《中药产业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支持研究》被《人民日报》以专访形式予以报道;黄栋博士《佛山市产业战略研究报告》对当地政府决策发挥积极的影响。这一切表明,学院制定的“政府思想库”的发展正成为现实。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成了各级政府决策咨询会的嘉宾,成为传媒的访谈对象,老师们的著述编进了各种内参。
4、科研著述数量增长较快
2004年,由于公管学院出版了6本专著,发表论文90多篇,数量比2003年翻了一番。在众多著述中,其中不乏佳作,如钟书华教授的《科技园区管理》、谭术魁教授的《中国耕地撂荒问题研究》,《Sustainability Judgment System and Sustainability Patterns of Cultivated Land Abandoning》,马连杰教授的《Attracting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through Administrative Reform? The Development of E-government in China》等。
公司的科研正呈蓬勃发展态势,以科研推动学科发展已成为全院教师的共识。相信经过全体教师的艰苦努力,学院制定的“一年一变化、五年大变化”的目标一定能实现